《泰坦尼克号》观后感15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泰坦尼克号》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1在一温和的下午,通过《歌手》这一契机,我又回想了那个浪漫而又悲惨的故事——《泰坦尼克号》。而我更愿意叫它《JackAndRose》。
它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们在一艘豪华游艇上的故事。从一开始的安宁祥和,到撞击冰山,最后沉没在无边无际的大海的两个小时中,人们形形色色的举动。我从中看到了人的美与丑,高尚与自私。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游轮开始下沉时,杰克却因被人诬陷,被锁在船的底层。而露丝为了心爱的他,舍身忘死,直冲底层。不为别的,就为那份纯粹的,来之不易的感情。在这之前,露丝本可与其他人逃出生天,但她没有这么做。几经波折,找到了杰克,这时的露丝,拼了命地想要救他,却于事无补。正当十万火急之时,她从倒数第二层消防箱中拔出了消防斧。少顷,砸碎那层隔离着她与真爱的玻璃,抡起斧子冲向杰克。而这时,水已漫至脖子处。她却毫不在意,拖着斧子继续前进。一面艰难前行,一面推开漂浮物。忽然,一声巨响,连接着斧子的管子直冒火花,幸好她躲开了。杰克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万一自己的手被露丝失手砍掉了,那可就前功尽弃了。这时,杰克才发现她为了自己,早已衣衫褴褛。眼看水就要没过头顶,最终,他在双手与爱人之间,还是果断选择了相信爱人。若不是最真挚的恋情,哪会有如铁一般的信任?露丝竟然一次就成功了。我也领悟到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也存在着信任,同时被信任的人也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应,支持。
到这里,我不禁又想到了另一个故事。两个人站成一列,前面的人向后倒,后面的人要及时接住他。大多数站在前面的人都会有些顾虑:“后面的人会不会接住我?”,“如果接不住,那我不就惨了!”。殊不知,与此同时,后面的人会想:“我一定要稳稳地接住他。”。他们之间存在着信任。由此可见信任在我们平时生活的重要性。他能在平常增进感情与友谊,还能在危难关头挽救生命。而且,信任还可以创造幸福生活。
纵使最后游轮不复存在,恋人天各一方,但他们之间的信任长存。这,也许就是这部影片最想告诉我们的吧。
那一晚,露丝睡得特别安详,在梦里,他似乎又回到了泰坦尼克号上,在众人的欢聚下,和杰克拥抱在一起。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2还记得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的时候,那是在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热情澎湃的初三元旦晚会的教室里。这天晚上,每位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豆蔻年华、意气风发的神情,这才是我们这个阶段该有的风采。平时被学任务压榨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任何自我的情绪,如机器一般。终于,在这元旦晚会上,像气球爆炸一样的释放了,老师也放松了原本紧绷的弦,同学们更是随之放下悬浮在空中已久的心。就这一次,就这一晚。夕阳西下,天空中涌现出火焰般红彤彤的长河,燃烧后的余烬飘摇在校园里天鹅绒般的绿荫丛中,仿佛这些花草树木都在为我们,为这个节日热火朝天、歌舞升平。这时,班里的同学,早已如坐针毡,等待着老师许诺后的电影放映。
对于这部电影的回忆,不仅仅只有电影中的情节,更多的是在看电影时班级里的氛围和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激动与放松的表情。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眨眼之间,已到大学,回不去了岁月画下的单行线,只能让人回味无穷。电影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反面人物。我想,这部电影并不是单纯的记录历史,讲述杰克和露丝之间的爱情故事,而是更多想反映一种现实和人性的美丑。
如果要简单除暴的把电影的主要任务用二分法为“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的话,老船长很可能是最难归类的那一位。他固然被虚荣心驱使,但同时他也有着人性的光辉,而他最终放弃逃生的机会,和着背景音乐(白星乐队原定在甲板演奏的最后一曲蓝色的多瑙河)沉着地踏进船长室的那一幕,更是让无数观众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命中注定,每人的表现令人深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部分人是试图逃生救自己于危难之中,甚至连老婆孩子都不要;而另一部分,则是选择负责到底,舍己为人。死神面前,人类终于没有了高低贵贱的区别,穷人和富人一样,都可以平静地正视注定的,即将到来的结局。
在影片的结尾时,杰克把生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露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不少人因此热泪盈眶,我相信,那时的我们看到这时影响并没有太大的触动,只是简单地被男女主之间的付出与牺牲所打动。时隔多年,第二次再看《泰坦尼克号》,已跟当初的心境有很大的区别。开灯后,班里再次起哄,嘴里讨论着自己的观后感。看到每位同学稚嫩的脸上写满了不舍与满足,纯真可爱。希望可以不断领悟其中的实质性的道理和感悟。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3以悲剧的形式展现了一幅最凄美的爱情故事,最耀眼的人性之光。
——题记
《泰坦尼克号》唯一一部让我看了潸然泪下的电影,作为一部享誉世界的伟大巨作,也许有的人没有看过,但决没有人没有听说过。看完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两个问题,爱情是什么?人性是什么?听着那首回味无穷的曲子《my heat will go on》突然我恍然大悟。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际,有的人不顾一切的逃命;有的人为了绅士风度宁可死;有的海警如天使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他人的生命;有的音乐家心甘情愿的死去化作一阵音乐安慰他人;有的人阴险狡诈利用他人保护自己……而主人公道森和罗丝紧紧的更跟在一起不离不弃放弃一次次逃生的机会。这些在旷野中闪耀着的人性之光化为一阵风,赶走人们心中的恐惧,化为一股暖流,温暖人们冰冷的心灵……他们不断感染着着我们,没有一束人性之光可以在我们心中烟消云散的。
在这个故事有两个人让我记忆犹新,他们正是杰克和罗丝杰克不顾一切保护了一个他只爱了两天的人,不论有多大困难,都是如此。最后在浮板上他坚决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罗丝让他好好活着。
谈情,我不懂,说爱我更是一窍不通。但我知道一点患难见之情,最美的爱情往往是最可悲的,充满遗憾换句话说:“杰克和罗丝的爱情在最美丽,最制热,最灿烂的时刻结束了,才给人们留下了是最美的记忆与遐想。”
在我的记忆中还有一些可悲的好人,一位母亲在跟两个孩子在临死前讲故事;有个船长为了赎罪,奉献生命稳住船身;一对老夫妇紧紧的抱在一起;一对对青年男女拼命挽救对方的性命,结果只有可悲的死亡。
那份动人的爱再死前是那么灿烂,那么动人,人在灾难面前是如此的脆弱,但爱让我们变得坚强,变得执着,听着那首动人的《my heat will go on》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曾经,我见过的一切美丽的故事都经不 ……此处隐藏6542个字……——船长来到了驾驶室,和他的工作岗位一起沉入大海;小提琴手们将奏乐一直持续到最后一刻;造船的人在教堂里对着神忏悔自己的错误;一个母亲平静的为两个孩子讲着最后的故事;一对老夫妻在灾难来临之前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接受死亡对他们的考验……他们虽然都不是主人公,但是这细微的描写很好的打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当我们在写小说时,仅仅抓住主人公,或许文章会显得有点乏味,而如果对周围的人也进行稍稍的描写,既可以渲染环境又可以达到衬托主人公的效果。注意,只是“稍稍的描写”,或许一个动作就可以达到预想的效果,而长篇大论反而会让文章显得没有重点,突出不了主人公,详略结合,才能使文章更加出色。
相信艺术和文学是共通的。精彩的电影不但让我们感动于剧情,更惊叹于构思;文学的思维不但让我们从书本中学到语文,也能从艺术中发现语文。从电影到文学,我们收获了很多!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13《泰坦尼克号》电影是1997年11月1日上映的。这部电影搬上银幕时,就俘获所有观众的心。这部电影向我们介绍的是:这艘船在它的处女航中,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径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夏威夷。1942年4月14日,船上时间夜里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4月15日凌晨2点20分,船裂成两半后沉入大西洋。由于只有20艘救生艇,1523人葬身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情节是:在最后船分裂成两半将要沉入海底的时候,一位牧师——宗教的信仰者在临死前还不忘向上帝祷告:不在惊慌,不要恐惧,上帝将会轻轻擦拭去他们的眼泪,死亡不再有,也不再有悲伤和生死别,不再有痛苦。因往事已逝去,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只有一艘救生艇时,船员的控照灯灯光在海面上来回寻找活着的人,冻的瑟瑟发抖的露丝带看到了希望之光,她满怀喜悦的想唤醒杰克,可是杰克已不能在醒来。露丝的热泪滑过了她冰冷的脸。救生艇此时正往远方驶去。露丝眼中含着痛苦的神色松开了杰克的手,哆嗦着爬下木板——她要履行她的诺言,她颤抖着游向一个死去的船员,取过他挂着的口哨,用所有的力气吹响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吹响了她对世间万物的留恋,吹响了她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救生船终于救了露丝,她在船上温暖的毯子里沉沉的睡了。当她再次睁开双眼时,迎接她的是旭日柔和的光芒,黑暗终于过去了。
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人性的美丽在闪耀,丑陋也表现得一览无遗,有的人生在海面上将别人的头往水里溺,自己靠此浮在海上,为了登上小船,用钱买通了船员;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可愉坐7人的船只坐了十几人,而船上的人因担心自己的生命,竟不愿去救那些落难的人,包括亲人在内。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哪怕很卑微我们也要爱惜。
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显得非常渺小、脆弱,但是我们应该用高尚的品德来关爱比我们更应该需要帮助的人,让每个生命都得到尊重。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14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是好几年前了,当时真的是都看疯了,到处借碟儿基本借不到,特抢手!我当时是跟着很多人一起看的,没有翻译,只是中文字幕,人多电视小,看的是半懂不懂的,没整明白咋回事儿,看过之后也没啥感觉,也并没觉得有多好看……
今天在电视上偶然调出这部大片,自己在家一个人看,这回看的是如醉如痴,让我真真的感动了一回!
我是从杰克给路丝画像那一截儿开始看的,之后船就撞上了冰山,悲剧发生了,在船沉入海底之前的两个小时里,每一组镜头都是那么精采,那么让人感动,那么抓人魂魄!
这部戏里要说路丝与杰克的爱情让人感动我觉得还是其次,最让我感动的是船上的船员、船长他们做为男性所表现出来的那份英勇、那份人性、那份爱——船员们不停的在喊:“先让妇女儿童上救生船,船上还有妇女儿童吗?快!先让她们上!”他们一遍一遍的喊着,我的眼泪一串一串的掉着!还让人感动的就是那几个拉提琴的人,死到临头了,为了稳定人心,依然镇定自若的在那拉着!船长的感人之处在于他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责,一种回天无力的自责,一种视死如归的凛然!
这部戏里是以路丝、杰克的爱情为主线的,当然不能不说说他们的感人之处--其实他们让人感动的是那份纯真的爱!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路丝能冒着随时被海水灌过来而被淹死的危险去找杰克,这就是爱的力量的一种展示,正是有了这份爱,她才有了勇气、有了胆量、多了一份沉着、增了一份牵挂,甚至找到一种与其独生不如同死的幸福感!这份爱是她义无反顾要跟杰克在一起的基础!
他们俩儿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他们的爱情发生在瞬间,但这份爱是真挚的、无怨无悔的、是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这种爱经受住了生死的考验!
当船员在统计活着的人的名字的时候,路丝的回答是:路丝路丝。杜森这简单的回答已是把她对杰克的爱表达的淋漓尽致了,因为杰克姓杜森!
路丝尽管连一张杰克的照片都没有,但杰克却一直活在她的心中,剧终老路丝的出场所展现出的那种眼神和表情可以感应到她对杰克的那份挚爱不减当年,那是一份永恒的爱……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15一天下午,为了培养我们的英语语感,外教带领我们去看一部外国的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主要记述了在20世纪初世界上一次有名的海难——世界上最豪华,最大的,被人们称为“不沉之船”的泰坦尼克号在海上撞上冰山从而沉没于大西洋底发生之前,船上的两个人——杰克和罗丝之间真挚感人的爱情。
但是看完这部感动世界人民的电影之后,最令我深思的却不是罗丝和杰克之间跨越阶级的爱情,而是电影的最后一段。
那一段是这样的:当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之时,船上开始下放救生艇,当时救生艇十分匮乏,而最近的救援队赶到也要四个小时(泰坦尼克号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时许多乘客似乎都预感到了即将到来地危险,于是疯狂地抢夺为数不多的救生艇。船员们告诉乘客,让女人和孩子先下去。但是许多男人为了逃生,甚至抓起别人的孩子坐上救生艇,并且告诉船员他是孩子唯一的依靠。就用着如此卑鄙的手段,许多男人登上了救生艇,而许多女人和孩子却留在了船上,等待着死亡地降临。这一刻,许多男人的良知不见了。
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靠着对杰克的诺言的支撑,罗丝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时附近有十余条救生艇,如果它们都返回救援(任何一条船都未满员),死者至少会少几十人。但是遗憾的是,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只有一条救生艇在船员的坚持下返回救援,所以只有少数人幸免于难,包括罗丝。
瞧瞧这些人的良知吧,为了自己的安全,情愿让别人付出死亡地代价。
个人的生命固然珍贵,但是他人的生命就一文不值吗?那些贵族们平时一副很有修养的样子,但是在发生海难之后,他们却没有把别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甚至为了自己的生命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这就是人性的黑暗。
佛家言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危难时刻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这才能真正的显示出人性的高贵,这是一种舍己为人的伟大。
希望这部《泰坦尼克号》能给人们一种启示,促使人们树立自己心中的良知,为建立和谐世界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文档为doc格式